天文星表系统

2016-12-30 6:46:44 来源: Gnsser 发布人:

在确定测站的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时,需要一定程度均匀分布恒星的精确位置,这时,星表提供了一个天球参考架,它是基本天球参考系的一个具体实现。天文测量都是在全球量度坐标系中进行的,通常观测比较亮的星,可根据基本星表来编制。

世界上广大天文工作者长期观测,编制了各种类型的星表,其精度和参考框架有所不同。知名星表主要有:美国的Newcomb、波斯(B.Boss)总星表GC、摩根(B.R.MorgonN30、前苏联测地星表KT3SAOC星表、德国的FK基本星表系列等。当代的一些重要星表主要有:依巴谷星表、第谷星表、FK6星表、UNAC星表、USNO星表等。在20世纪,FK星表系列作为精度最高、系统最好的基本星表之一,曾作为规范提供了基本天球参考系,在天文测量中一直作为参考基准,直到依巴谷星表问世。欧洲空间局在1989年成功发射了依巴谷天体测量卫星,依巴谷星表是通过执行依巴谷任务建立的天体测量星表,该星表是第一个在空间观测的基础上得到的恒星星表,较过去的星表具有明显的优势,星数多,位置精度高,成为当代国际天球参考架在可见光波段的实现。

我国1956年编制了《2628颗恒星平位置表》(历元1950.0)。1968年国家测绘总局编制了《3447颗恒星平位置表》(历元1980.0),恒星取自FK4GCN30等星表。1990年中国科学院、国家测绘局和总参测绘局完成了FK5系统《中国大地测量星表》(历元2000.0),这部大地测量星表在我国二十年的大地天文测量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是天文测量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部大地测量星表。依巴谷大地测量系列星表,为ICRS参考系,历元为2000.0,是我国现阶段使用的星表系统。


阅读次数: 4808

下一篇: 恒星视位置
上一篇: 日、月、行星历表系统

尚无评论!

返回上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