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卫星导航系统的观测中采用了3个时间系统,分别为恒星时、力学时和原子时。
恒星时是对地球旋转的度量,定义为春分点的时角。如果计量是从格林威治子午线起算,恒星时被称为格林威治恒星时。世界时(UT)是视太阳格林威治时角,其均匀地在赤道中绕轨运行。由于地球旋转的角速度不是常量,恒星时是不均匀的。UT的摆动部分是地球的极移引起的。极移修正后的世界时表示为UT1。
力学时是均匀的,用于描述重力场中物体的运动。质心力学时(TDB)应用于惯性坐标系(其原点在质量中心)。地球力学时(TDT)应用于准惯性坐标系(如ECI)。由于地球绕太阳运动(或者说在太阳的引力场中),TDT相对于TDB会有些变化。然而,TDT可以用来描述卫星的运动而不用考虑太阳引力场的影响。TDT也被称为地球时(TT)。
原子时是由原子钟保持的时间,如国际原子时(TAI)。它是一种用于ECEF坐标系的刻度均匀的时间。在实践中TDT由TAI(具有32.184s的常值偏移量)来实现。由于地球相对太阳的旋转在逐渐变慢,引入协调世界时(UTC)来保持TAI与太阳日的同步(通过插入跳秒)。GPS时(GPST)也是原子时。
尚无评论!